记者观察:电动自行车的保险困局

近期,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消息,在不仅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宣传引导,增强群众佩戴安全头盔、使用安全带的意识,还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推广“买保险送头盔”等模式。不仅如此,笔者还发现,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将“购买电动自行车保险”写入当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。

电动自行车保险又火了一把。

早在2006年,首款电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险获原保监会批准。面世后随即进入了北京市场,之后常州、宁波、杭州、四川、南京、扬州等地相继推出电动车保险。

2018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发布,随着新国标的逐步落实,“给电动自行车上保险”也被提上了议程。2019年3月20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》,其中第六条“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”条文中就提到“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购买保险产品”。

虽然电动自行车保险“历史悠久”,但市场却反映冷淡。自2006年面世以来,电动自行车保险发展不尽人意。以南京市为例,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,中国人保推广的一款电动车综合保险“骑行卫士”,半年来仅有8000多辆电动自行车投保,登记在册的电动车买保险的只占0.9%。

为何电动自行车保险市场反映冷淡?是因为没有保障需求吗?并不是,恰恰相反,电动自行车急需保险保障。一组公开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间,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.62万起,造成死亡8431人、受伤6.35万人、直接财产损失1.11亿元。

笔者还了解到,电动自行车的保险困局早已是业界“公开的秘密”。

据笔者了解,许多消费者认为电动自行车事故多是刮刮蹭蹭,不会出什么大事故,保险买不买无所谓。而且保险公司在电动自行车保险上宣传力度不够,业务没有完全开展起来,使得许多电动自行车车主仍停留在对保险“不了解”、买保险“没必要”的阶段,。

对保险公司而言,宣传不足、消费者不够认可等多重因素,也让电动自行车保险量上一直没有跟上去。再加之赔付率高、销售成本大、风险无法控制等诸多原因,也使得保险公司承保动力不足,甚至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该领域。可以说,多方因素促成了眼下电动自行车保险的困局。

如何突破这一困局?笔者注意到,近几年,已有保险公司试图通过“政保联合”方式突围电动自行车的保险困境。比如2019年,在浙江省衢州银保监分局鼓励下,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采用政保合作的方式,率先创新试点电动自行车责任保险,为市区25.3万辆电动自行车办理了电动自行车综合责任保险,承担保险责任近133亿元。

笔者认为,公安部交管局谈到的“买保险送头盔”不失为一种应对困局的有效尝试。政策鼓励、需求崛起,可以为电动自行车保险带来更多可能性。对保险公司而言,在加大宣传、提升公众保险意识的同时,也应加强产品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,提升风控能力,这样才有助于打破电动自行车保险眼下的困局,实现多方共赢。

 

上述文章摘自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官方网站

发布时间:2020-06-17